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 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身材瘦高、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注意,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连续击败多名强手,最终站上亚军领奖台,赛后,这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坦言:“比赛让我更加自信,而站在剑道上,只能依靠自己。”
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体验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喜欢击剑服,像佐罗一样帅。”姜鑫瑞笑着回忆,帅气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每周六天,每天三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热身、步法练习、技术动作重复、实战对抗——这样的训练节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轻松。“有时候也会觉得累,想和朋友一起去玩,”姜鑫瑞承认,“但想到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就会继续坚持。”
他的教练李建国表示:“姜鑫瑞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律和专注,很多孩子需要不断督促,但他总是自觉完成所有训练内容,甚至还会加练,这种品质在年轻选手中很难得。”
去年,姜鑫瑞首次参加全国性比赛,止步十六强,那时的他在场上显得紧张犹豫,技术动作变形,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和心理调整,今年的他焕然一新。
“第一次参加大赛时,我紧张得手都在抖,”姜鑫瑞回忆道,“但现在我很享受比赛过程,每场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不仅是击剑技术上的自信,更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本次锦标赛中,姜鑫瑞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八进四的比赛中,他面对去年冠军选手,在落后三剑的情况下连追五剑逆转取胜,关键时刻的冷静和果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心理素质。
半决赛中,他更是发挥出色,以10:4的明显优势战胜对手晋级决赛,虽然最终在冠军争夺战中以两剑之差惜败,但他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击剑是一项个人运动,站在剑道上,选手只能独自面对所有挑战,姜鑫瑞对这一点体会深刻。“在场上,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所有决策都要自己做,所有压力都要自己扛。”
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比赛中,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常外出参赛,姜鑫瑞很早就学会了自理生活:整理装备、安排作息、平衡学业与训练。“击剑教会我为自己负责。”他说。
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练习击剑后变得更加独立和成熟:“以前遇到困难总会先找父母帮忙,现在他会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种成长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击剑运动不仅需要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更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智慧,姜鑫瑞在这方面展现出了特殊的天赋。
李教练分析道:“姜鑫瑞善于观察对手,能快速发现对方的技术特点和习惯动作,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战术,这种能力很多成年选手都不具备。”
在决赛中,尽管最终未能夺冠,但姜鑫瑞针对对手的特点多次调整战术,几次精彩的得分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我还需要加强进攻时机的把握和防守反击的速度,”姜鑫瑞认真分析着自己的不足,“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姜鑫瑞需要在击剑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之间找到平衡,这并非易事,但他处理得井井有条。
“训练确实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所以我必须提高效率,”姜鑫瑞说,“在去训练的路上我会背单词,比赛间隙我会完成作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证明了他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校老师也对姜鑫瑞赞誉有加:“他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和自律,虽然因为比赛经常请假,但他总是主动补上落下的课程,成绩从没掉队。”
谈到未来,姜鑫瑞的眼睛闪闪发光:“我的梦想是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最终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这个目标看似遥远,但姜鑫瑞正一步步向前迈进,他将参加国家队少年组的选拔集训,这是他向着梦想前进的重要一步。
李教练认为姜鑫瑞有实现梦想的潜力:“他具备优秀击剑选手需要的所有素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和心理韧性,只要保持现在的进步速度,未来可期。”
姜鑫瑞的成长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崭露头角。
中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年轻选手在击剑运动中成长、进步,他们不仅技术水平提高迅速,更通过击剑培养了优秀的品格和心理素质,这些年轻人代表着中国击剑的未来。”
随着击剑运动走进更多校园,参与这项运动的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加,这项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的运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年轻一代。
对于姜鑫瑞来说,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成长方式,剑道上的每一次交锋,都是与自己的对话;比赛中的每一分得失,都是成长的阶梯,这个11岁少年用手中的剑,不仅挑战着对手,更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姜鑫瑞坚定地说,“因为我知道,在剑道上,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而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