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 次
在大多数人眼中,七十岁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退休教师陈志远来说,年龄从来不是追逐梦想的障碍,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社区体育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早已穿上击剑服,手握长剑,在剑道上挥汗如雨,他的目标简单而坚定: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
陈志远的击剑之旅始于五年前,退休之初,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过着散步、下棋、带孙子的平淡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观看了世界击剑锦标赛的直播,运动员们优雅的动作、敏捷的身手和激烈的对抗瞬间吸引了他。“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内心的召唤,”陈志远回忆道,“为什么年轻人才能享受运动的激情?我们老年人同样可以追求自己的热爱。”
第二天,他便报名参加了当地的成人击剑班,起初,家人和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一时兴起。“七十岁学击剑?太危险了!”女儿陈琳曾极力反对,但陈志远的坚持很快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他聘请了专业教练,从最基础的步伐、握剑姿势学起,每周训练五天,雷打不动。
学习击剑对年轻人而言已非易事,对古稀老人更是挑战重重,击剑运动需要极强的爆发力、柔韧性和反应速度,而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骨骼密度和心肺功能都会自然衰退,陈志远也曾遭遇重重困难:训练初期,他因步伐不稳多次摔倒,手腕和膝盖布满淤青;高强度对抗后,身体酸痛得难以入眠。
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每天清晨进行一小时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下午专注技术练习和实战对抗,晚上则通过瑜伽和拉伸缓解肌肉疲劳,他还调整了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摄入,严格控制油盐用量,渐渐地,他的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反应速度加快,耐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学员。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陈志远常说,“只要保持热爱和毅力,任何人都能突破自我。”他的努力感染了身边许多人,社区击剑班的学员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增加到三十多人,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年人。
2023年,陈志远首次参加省级老年击剑锦标赛,出人意料地获得花剑组铜牌,这次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走向更高舞台的决心,2024年初,他报名参加了全国击剑大师赛(55岁以上组别),与年轻他十余岁的选手同场竞技,尽管止步八强,但他的表现赢得了全场尊重——敏捷的闪避、精准的刺击,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古稀老人。
赛后,陈志远宣布了更宏伟的目标:参加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70岁以上组别)比赛,这一组别旨在鼓励高龄运动员延续运动生涯,但国内参赛者寥寥无几,为了达到世锦赛报名标准,他需要在全国性赛事中积累积分,并通过国际击剑联合会的资格认证。
挑战接踵而至,元老组比赛虽强度较低,但对技术细腻度要求极高,陈志远开始加训:每天额外增加一小时视频分析课,研究国际顶尖老年选手的比赛录像;每周与青年队进行模拟对抗,提升反应速度;甚至自费前往欧洲参加热身赛,适应国际裁判的判罚风格。
陈志远的追梦之路并非孤军奋战,他的教练团队包括专业击剑教练、体能师和营养师,所有训练计划均基于老年人生理特点量身定制。“老年人的训练必须更注重安全和可持续性,”主教练张伟表示,“我们通过低强度间歇训练提升心肺功能,结合平衡练习预防跌倒,并定期监测骨密度和关节健康。”
科技也为他的梦想助力,陈志远使用智能击剑传感器记录每一场比赛数据,通过AI分析攻击角度、反应时间和战术漏洞;佩戴心率手环实时监控身体负荷;甚至利用VR设备模拟世锦赛场景,克服心理压力,国内体育科研机构还为他提供了肌肉电刺激疗法和低温恢复舱等先进康复手段。
家人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女儿陈琳从反对者变成了头号粉丝,每次比赛都到场助威;孙子小明更是骄傲地向同学炫耀:“我爷爷是击剑运动员!”社区邻居们也自发组成后援团,为他的训练提供便利。
陈志远的故事是中国老年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越来越多老年人突破传统观念,投身竞技运动,据统计,2024年全国老年体育参与者已超1亿人,击剑、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昔日“年轻人专属”运动正成为银发族的新宠。
体育主管部门也推出多项扶持政策:开设老年组别赛事、完善社区体育设施、推广科学健身指南,2025年全运会首次增设70岁以上组别击剑项目,进一步降低了高龄运动员的参赛门槛,专家认为,老年人参与竞技体育不仅能延缓衰老、减少医疗支出,更能重塑社会对年龄的认知,传递“终身运动”的理念。
尽管进步显著,陈志远的世锦赛之路仍充满挑战,国际元老组竞争激烈,欧洲选手大多有数十年训练基础,而国内该年龄段的专业教练和赛事体系尚不完善,经费问题也亟待解决——参加世锦赛需自付旅费和注册费,对退休老人而言是一笔不小开支。
但陈志远乐观依旧:“哪怕最终未能站上赛场,努力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他正积极备战2025年全国大师赛,争取获得足够的积分,一家体育品牌近期表示愿意赞助部分费用,当地电视台也计划拍摄纪录片记录他的追梦历程。
他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人,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七十岁本该含饴弄孙,他却选择执剑追梦,这让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躺平?”
在陈志远的家中,挂着一幅他自己书写的毛笔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凝视片刻,然后擦拭长剑,准备下一次挑战,击剑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年龄从未设限,梦想永无终点。
正如他所言:“我们无法阻止岁月流逝,但可以决定如何度过每一天,只要手中还有剑,我就仍是那个追逐荣耀的少年。”
搜索